传统大画幅相机对焦需注意的问题

许多大画幅相机的使用者或许都遇到过如下的问题(特别是早期的照相馆在人像摄影时主要使用大型座机和三脚架外拍相机),在仔细对焦的情况下,底片影像往往仍会发虚,有的甚至不能扩印,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作个简单的分析:
 
 
镜头
1 景深。镜头的一般特性是短焦距的镜头景深长、长焦距的镜头景深短。照相馆里用的人像镜头的焦距都很长,如180mm6吋)、210mm7吋)、240mm8吋)、300mm10吋)和360mm12吋)等镜头,当使用最大光圈时,假设物距为2M,景深就只有1-3cm。室内人像摄影的光线一般都比较弱,经常要用大光圈,稍有误差;即会造成底片影像发虚,因此必须精确对焦。
2 光圈调节。缩小光圈固然可以增加景深,但因曝光量问题,不得不用慢速拍照,于是摄影者们就会提醒被拍摄者不要动,僵持的结果是被拍摄者神态紧张,很不自然。相比之下有经验的摄影师则用大光圈,拍出的人像面孔清晰,前后景物适度发虚,这样的照片主体突出,次体反差柔和,层次丰富,皮肤质感油润饱满,作品很成功。
3 调焦。镜头存在前景深短,后景深长的光学特性,对焦时应使清晰点聚焦于面孔前部如鼻、额,嘴或眼等位置,否则会造成脸部模糊。拍多人的集体照时,如果是3排人,应聚焦在第1排;如是5排人,则以第2排对焦,并且适当收缩光圈。
 
照相机
1 一些使用较长时间的座机,由于操作时的接触、装片盒时的重力和木质构件的弹性等原因,有的螺丝可能已经松动了,这会使对好的焦点不知不觉地移动了位置。
2 后背使用久了,因磨损或是装盒扎头处松动,磨砂玻璃框关上后往往不能紧合在后背架上,有1mm的间隙,造成调焦不准确。所以必须校正磨砂玻璃门扣和装盒扎头,使磨砂玻璃框紧紧地合在后背架上;或者在调焦时用左手指轻轻按紧磨砂玻璃框,用右手调焦,待对准焦点后再旋紧固定螺丝,然后再上片盒。
3 照相机晃动也是造成成像不实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焦后使相机移动,二是装片盒时使照相机移动,三是大画幅晃动快门皮管而使照相机摆动。所以操作大画幅相机的手脚要轻,尤其在调好焦距后,特别要注意。
 
页片
1 在正常温度和湿度下,页片是平整的,但开封的页片药膜面受潮后中间就凸起,致使影像发虚。
2 常在不下雨的干旱地区,空气过分干燥,页片药面则成凹型,装入片盒后,当背面压在玻璃时,中间却又会鼓起,这样也会影响影像。
3 寒冷的冬季把冷藏的页片拿到温度较高的暗室开启,因为温差过大,药面立刻蒙上一层水雾,这时用以拍照就会使全画面影像模糊。
4 由于操作马虎,也可能片框与页片的规格不一致,造成装片不平,所以,最好在装片后摸一下页片,是否平整地紧贴在背面的压片玻璃或塑料压板上。